包括物镜,目镜,寻星镜
镜筒是有长度的,镜筒的长度就是物镜的焦距,比如镜筒是 650mm,焦距就是 650mm
焦距是指通过物镜将光线聚焦在一点所需的距离。焦距越长,观测视野越小,放大倍率时成像较为清晰,适合观测明亮且细节丰富的近距离天体,比如月球、土星、木星。
倍率 = 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
那么用 20mm 的目镜时,倍率就是 900 / 20 = 45 倍;改为 4mm 的目镜后,倍率就变成了 225 倍。
倍率是可以通过更换目镜改变的。所以不要追求高倍率,这没什么意义。小焦距的目镜会导致视野狭小
赤道仪可以抵消地球自转带来的场旋,
天文望远镜分为 3 类:折射式、反射式即牛顿反射式、折反射式。牛反同等价位下可获得更大的口径,但比较重,使用不太方便,需要经常校准。
折反式望远镜集折射式和反射式之长,有施密特- 卡塞格林式(施卡镜)以及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式(马卡镜)两类,优点是口径大、焦距长、结构紧凑、便携,但视野范围较小。
支架可分为地平式支架(经纬仪)和赤道式支架。
赤道式支架:赤道式支架最常见的德式赤道仪支架,这种支架不论用于天文摄影还是天文观测都非常合适,也是目前民用天文望远镜的主流支架。其优点在于操作门槛更低,在校准后,只需转动一根轴即可调节方位追踪,配合寻星、追星装置,能轻易实现全自动化调节,体验极好,尤其如果需要进行天文摄影,堪称必选。
地平式支架:地平式支架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名为道布森支架,一般搭载牛顿式反射天文望远镜来使用,其优点在于容易架设组装且成本低,性价比高,个人也很容易DIY制作,而且重心低、转动流畅,非常适合目测观星。但用来天文摄影体验极差,容易出现长曝光现象导致出现重影问题,其次在追星操作上也更麻烦,需要不停同时调节赤经轴和赤纬轴,操作门槛跟高,尤其对入门者不太友好。
赤道仪是为了改进地平式观星支架的缺点而制作出来的,地平式装置观星时虽然操作搭建简单,适合初学者操作,但是由于星星与地球都是一直在运动,其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不停地追星,调整仰角与方位角,而赤道仪的转动则可以消除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每颗星星的坐标参数保持不变,从而更方便追星与调整。
赤道仪按照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德式、英式、轭式、马蹄式和叉式5种,其中德式最为常见,常用于长镜筒的折射式望远镜,广泛应用于日常观测。
最好有自动寻星和自动追星
一般而言,在调试望远镜时会将它的倍率调成与口径数值相等,120mm口径的望远镜建议调到120倍的倍率,如果视宁度极佳,可以把倍率调到“最大有效倍率”,即望远镜口径的2倍,也就是240倍。
一旦超过望远镜的最大有效倍率,那么被放大也只是模糊的影像,会丢失很多细节,意义不大,
入门建议首选星特朗的 80EQ,改进型EQ2赤道仪比一般手动经纬仪更为稳定、精准,不会有重影、变形等场旋问题,700元左右
购买天文望远镜,最关键要看两个参数:口径和焦距。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几乎完全决定了望远镜的成像素质。
除了牛顿反射式外,像折射式、折反射式都必须配备天顶镜,这是用来让我们以比较舒服的姿势进行观察的必备配件。
信达小黑75倍,750/10=75,发射式,牛反,EQ3 赤道仪也便于天体的定位于追踪。信达在国内热销的型号是BK P15075 EQ3,俗称“小黑”,2500元左右,150mm口径
星特朗127st是马卡,自动寻星,127mm口径,极限星等13,焦距1500,价格3500左右
千万不能直接观测太阳,不管是通过寻星镜还是主镜筒。
信达小黑:
主要是镜筒分单速和双速 脚架分钢脚和铝脚 然后功能配件双电跟还有goto 功能配件可以后期单独加的升级
单速是普通版 双速是摄影版 摄影版的小黑在调焦上面比普通版多一个微调旋钮,让调焦更加精细 摄影版的接单反相机更容易对焦 普通版的也可以用单反相机拍摄只是不容易对焦 一般的话双速和单速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双速用微调可以比较简单的调到清晰的画面 单速的话只有粗调需要慢慢调整 但是能看到的画面差距不大 简单点说单速是配了单速的调焦系统他只有粗调 双速配了双速两种速度的调焦系统 有粗调和微调 微调转10圈相当于粗调的一圈 双速可以更精准一点 其次双速内消光消光好一些 这个对单反摄影的会比较实用 其他差距不大 主镜也是一样的
钢脚的比较稳重 稳定性好一点观测不容易受外力影响 更加美观一点价格要贵上不少 铝脚的比较轻便方便携带 另外这两种只有底部脚架不一样 其他的赤道仪或者主镜都是一样的 实际使用情况铝脚是正常使用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如果普通使用的话铝脚完全够了的
双电跟,电动跟踪,主要是拍摄的时候用到,因为地球是自转的 所以目视的时候您看的目标会慢慢移出您的视线范围 双电跟的作用就是抵消地球自转 让目标一直保留在视野范围内,这个目视低倍数的时候影响不大一般可以手动调整赤道仪转动微调杆就可以跟踪目标了,主要是摄影的时候还有倍数高的时候目标会移动比较快,接单反相机的时候没有双电跟的话 就拉线了。如果不用双电跟 我们就用微调杆手动追踪目标就可以了。双电跟操作也比较复杂的,需要手动先找到目标然后再开启电跟跟踪,也需要提前校准这些,本身精度偏低,不适合新手
轻便的折射式望远镜(如80mm口径)更容易被频繁使用,而笨重的反射式或折反射式望远镜可能因搬运困难而降低使用频率。
例如: 折射式望远镜镜筒封闭,稳定性好,适合新手快速上手。
星特朗80EQ, 信达小黑(BKP150),星特朗127SLT(NexStar 127 SLT)的对比如下: 折射式 ,牛顿反射式 ,折反射式(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 口径 80mm, 150mm, 127mm 焦距 900mm ,750mm, 1500mm 价格范围 800-1100元 ,2650-3000元(标配钢脚) ,3600-4500元 重量 8.62kg(轻便) 25kg(含赤道仪) ,8.12kg(便携) 适用场景 城市阳台、行星观测 ,深空天体、行星摄影 ,行星观测、自动寻星
小黑缺点:
· 体积笨重(镜筒+赤道仪约25kg),搬运需车辆支持;
· 需定期调整光轴,维护复杂,对新手不友好;
· 标配EQ3D赤道仪无自动寻星功能,需额外购买电跟或GOTO系统。
星特朗127SLT
· 优点:
· 自动寻星(NexStar系统)功能强大,操作便捷;
· 折反射式结构便携性好,适合郊外观测;
· 1500mm长焦距适合高倍行星观测(如木星云带、土星环缝)。但价格贵i
推荐下面这款星特朗80EQ:https://u.jd.com/OrLPo4J